举个夸张点的例子:比如现在播放一段44。1K的音频,当然就要求USB.音视频连接线接收芯片合成一个44。1K的时钟。而这个44。1K的时钟,对应于USB.音视频连接线传输的速率,比如是200个数据包每秒。也就是说,如果要让USB.音视频连接线芯片稳定的合成44。1K的时钟,USB传输速率,也必须稳定在200个数据包每秒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USB传输的速度不可能这么稳定,也许这一秒传递了200个数据包,而下一秒,突然增加到了400个。而这个时候,USB接收芯片会怎么做?
它会把实际合成的时钟,提高到88。2K。如果再下一秒的USB速率又变为100个数据包每秒,那么相应的合成时钟就变成了22。05K。当然,这是一个极端夸张的例子。可是为什么USB接收芯片要这么做?很简单。因为如果USB接收芯片只是单纯的合成44。1K的时钟,每秒处理200个数据包,那么一旦真的收到了400个或者100个数据包,缓存就会溢出,或者断流。所以,在自适应模式下,USB接收芯片所合成的时钟信号,是随USB口的传输速率实时变化的,传输速率是主,时钟信号为从,USB传输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合成的时钟信号。那么可想而知,这个时钟信号的jitter有多大。从而你也可以理解,为什么自适应下通常不支持规格较高的音频传输(比如24bit/192KHz),还有为什么有人会说,换质量好的USB.音视频连接线能提高音质,因为质量好的线更能保证传输速率的稳定性。